新利体育资讯 分类>>
中国古典家具古建筑为何多用木?新利体育
下决心回答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任何看到一座古建筑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回答起来却牵涉到太多的不同学科。
先占个坑,前段日子都在玩暗黑3,这几天稍微停一停慢慢补完答案,看看我这个业余爱好者能不能答好这个问题…
——————————今天是周末单位比较空,吃完早饭开搞——————————
1.欧洲神权大过君权,宗教建筑是建造给神耶稣用的,因此必须不朽,所以用石头。因为用了石头,所以欧洲宗教建筑施工周期较长,不像中国一样随王朝兴衰而更替,像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都是穷几百年之功。
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君权大过神权,宗教建筑首先必须满足皇室、君主的需求,比如祭祀、朝拜等等,皇上要祭祀修个太庙,皇上说:“朕可没功夫等你用石头慢慢把太庙垒起来,朕这儿一大堆祖宗的牌位等着入住呢。”
换了个皇帝,或者干脆改朝换代了怎么办?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李自成一把火烧了紫禁城,那下面上任的皇帝要有地方住啊,虽然我大清是东北出身,但皇上可不能在广场前面搭个帐篷,等你慢慢把紫禁城修好,那当然是怎么快怎么来。
2.事实上中国也有石构建筑,比如陵墓古典家具、石阙,大多数皇帝的陵墓都是从一继位就开始修,一修修几十年,不能停(一停就等于告诉皇上说你可以入住了嘛^_^),所以这些“地下建筑”也多为石构。
3、欧洲的民用建筑也多为木构,只不过经过战火和时间的洗礼,遗留下来的多为石构的宗教建筑,给了我们欧洲都是石构建筑的错觉。
以上是史学家的观点,那么做为“中国古建筑为什么多用木头?”这个问题最有权威的中国建筑学家们,他们的观点是什么呢?
来看看中国建筑界的开山鼻祖梁思成大师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以下文字来自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
1、中国人使用石头的技术不行,对石头这种材质的理解不够,并且没有找到石头缝隙之间良好的粘合剂材料。
2、观念不行,中国人修房子的时候就压根没想到要让这房子存在上千年,那当然是什么材料用起来方便就用什么材料新利体育。
3、中国历代(注意:不光指现代,指整个中国历史)都不注重对古建筑的修缮保养,这建筑旧了嘛不如拆了重新盖一座(只有坟墓例外),既然是新盖,为了见效快,那只能是用木头。
4、中国多数(注意是多数)历代君主都认为盖高楼造大房子是一件铺张浪费,奢侈的事情。想想也是,秦始皇修长城,修骊山皇陵,隋炀帝修洛阳,挖运河都是动用了全国的劳力,结果不但国家很快灭亡了,上千年以来都被人认为是暴君。
中国历来工匠是工匠,读书人是读书人,工匠是不读书写字的,读书人是不会去干工匠的活的,所以造房子的技术这种东西,都是工匠们师傅传徒弟,读书人不懂,所以也没有什么建造的技术传下来。
中国近千年流传下来关于建筑技术的书,想来想去也只有一本北宋官方编撰的《营造法式》。所以建造技术这个东西没有传承,碰到了战争、天灾,工匠们流离失所,甚至大量死亡,技术没有流传下来,那等社会安稳下来了以后想要大量盖房子了怎么办?只有后人重新研究,所以历朝历代的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关于这个梁,这个斗拱,唐朝是这么个风格,到了宋代就是另外一个风格,这个也是古建筑断代一个重要的依据。
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我要盖新房子,自然是要看看老房子怎么盖的,老房子全是用的木头啊,那我当然只能也用木头,用石头我怎么用啊?懂都不懂。所以中国几千年以来,木头使用的技术越来越精。虽然我们有“秦砖汉瓦”一说,但是事实上中国建筑大量的采用砖结构,是在明清以后的事了……
梁先生敢于挑战中国中心的传统史学观,非常了不起,大概是民国时期学术氛围开明,加上当时一般已逐渐接受中国落后于西方的观念,所以他如此敢说。
——————————精彩的分割线—————————————————————
先说结论:东亚在石器时代巨石建筑的落后,导致后世东亚石制建筑的缺失,这是一种被迫的无奈,是由于文明的“时差”导致。
首先为什么和人类学家有关?因为这个关系到现代人类的起源学说。从人类学、考古学的观点来看,这个建筑学上的问题一下高度就被拔高到了珠穆朗玛一般^_^。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展出各式各样广义和狭义的文明形式,建筑即是其中之一。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以来,长时期之内人们都认为全球的文明是各自起源的,也就是说非洲、中东两河、欧洲、印度、东亚、美洲的人类各自从古猿进化,发展并衍生出了当地的文明。
但是自从基因技术诞生以来,这种观点逐渐被打破了,人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文明并非各自独立起源,而是全球同源。关于这个学说的主要观点,请参照我的另一个回答:
而对于中国,这个问题就演变成了“文明西来学说”——中国人的很多东西,比如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很多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注意是很多不是全部!),很多家禽家畜的驯养(注意是很多不是全部!)都来自于西方,而不是我们独创。
拿青铜器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的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过新疆戈壁,到达印度及西亚,我们的丝绸就是通过这条陆上通道运送出去的。但是几十年以来的考古发现证明,在甘肃(河西走廊),在新疆,都出土了年代比中原地区更早的青铜器,并且器形、成分都有明显的传播迹象,那这在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眼里,就形成了一条和丝绸之路完全反方向的
而建筑这一文明的形式,当然也无可例外的来自西方。举个例子,塔——这个我们今天最常见的古建筑,最早就是随着佛教由印度的传入而传入的,印度最早的佛塔是为了存放高僧的遗骸而建,是这个样子的:
这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全木结构大塔——山西应县木塔的笔者实拍,建于公元1056年(北宋时期,当地当时属于辽国地界),除了塔基之外,全部构件都是木结构,已经将近1000年了。
————————你瞎BB了这么久这到底和建筑材料有什么关系?————————
这些欧洲的巨石建筑(金字塔除外)并不用石灰浆粘合,而是完全用巨石块垒砌。这些巨石建筑表明当时这些地区都处于全球文明的发达地带,这些地区都位于
而我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文明传播链比较末端的位置(一直认为我国文明灿烂辉煌无比的同学请不要急着喷,原因见上面一节)。在石器时代,东亚地区缺乏巨石建筑阶段的“培训”,所以东亚地区成为了木材建筑的集中地。
石器时代巨石建筑的缺失,实际上也是一个文明阶段的缺失。正好比美洲被欧洲殖民者突然侵入以后,从原来的原始社会直接跳过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进入了封建时代和工业时代一样,东亚地区被西来文明冲击,挤压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建筑时代。在这个阶段里,由于人类在之前几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里对石头的性能有了长足的积累,对石材的整治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所以在石头上几乎无所不能,最终反映到了建筑这项需要动用最大石材的艺术上。
青铜时代的到来使东亚人迅速失去了对传统石材技术的兴趣,全部精力放到了新的技艺——青铜上面,这就是东亚地区没有象巨石阵、金字塔那样巨石建筑的原因所在,石器技艺尚未发展到最顶峰,青铜技艺就传入了,所以巨石建筑就永远缺失了——直接导致后世几千年石头建筑的缺失。
从艺术的角度看,当东亚人刚刚学会透雕艺术时,希腊人却产生了另外一种中国人1000多年以后才出现的艺术:戏剧,希腊为戏剧打造出另外一种著名的巨型石材建筑:露天剧场,这种符合声学原理的希腊式露天剧场遍布旧大陆西部地区,但在东亚依然缺失——因为东亚没有戏剧这种艺术形式。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东亚在使用石头建造建筑上技艺缺失,但并不表明东亚人不喜欢石头。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程中,中国还是有相当的小型石头技术的积累,并且更多的转化为工艺向质地的注重,最终升华为中国独有的——玉石文化。
我大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中国人也并不是完全不擅长玩石头,只是把技术都用到了小石头上: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观点:在文明传播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落后”了,在石器时代,东亚地区缺乏巨石建筑阶段的“培训”,所以东亚地区“沦为”木材建筑的集中地————这也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
古希腊古罗马山地较多,石料也好。中国古代一般就在中原活动,基本全是树...........
我现在觉得这两条科技树跟天然混凝土关系很大,如果不是得天独厚的火山灰,在希腊罗马时代就造就天然混凝土这种高强度粘接剂,是很难有后面的石构建筑发展道路的。虽然决胜技术是发券技术,但是如果没有高强度的粘接剂,古人连往后探索大跨度的信心大概都不会有。
中国古人也一直努力提高灰浆强度,比如加米浆之类,但是强度一直很一般,就只好把木材发挥到极致了。木材连接不需要粘接剂,可以用榫卯连接,不耐风雨,就覆瓦,侧面淋雨,就做斗拱延长出檐。砌体结构这条科技树就没加点,颐和园山上有个发券的无梁殿,都清朝了还这个发券水平真的不值一提。当然逼急了造桥时候还是加了点的,但是跨度说真的也没啥特别可观的。
实际上欧洲人也就一些教堂公建是石头的,这些东西留下来,大家就觉得石头建筑多,其实住宅还是木头的多。教堂造的时候不惜工本不在乎工期,有时候建着建着就塌半边,然后继续建,这需要一些宗教狂热来支持,中国人造塔造石窟寺也有点这种精神。欧洲住宅也是木结构为主,直到现在还用木结构做住宅,比中国用的多多了,老百姓自己住的地方能省肯定要省能快就快。
我觉得文化都是技术之后产生的,中国皇帝盖房也是希望千秋万代不倒,并不是为了造反的冲进来烧着方便,但技术如此啦,要认命。